媒体报道
中共石家庄市委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当经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》
信息来源: 石家庄新闻网 日期:2018-01-04 09:11:00 阅读次数:201次
日前,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当经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》,意见摘要如下:
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对推进省会建设发展的决策部署,在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、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,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,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,制定如下实施意见。
一、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
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科学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新发展理念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,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,不断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,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发展排头兵,为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提供重要支撑。
二、重点举措
(一)深入实施产业提升战略。致力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,以“4+4”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为主攻方向,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,加快发展新兴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促进服务业提质扩规,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。
一是着力构建“4+4”现代产业发展格局。着力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健康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现代商贸物流等四大产业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,做大做强光电产业,着力培育集成电路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、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,重点打造光电子和互联网产业集群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,重点发展医药制剂、现代中药、高性能医疗器械,完善生物制药产业链、现代中药产业链、药品创新产业链,加快生物医药国际化进程。先进装备制造业,以智能制造为方向,重点发展通用航空、先进轨道交通等领域,培育壮大城轨车辆、高铁及配件制造行业,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。现代商贸物流业,完善商业综合体周边配套设施,吸引金融服务、总部企业、国际商业等企业集聚;全力推进铁路物流港建设,促进综合保税区、正定高新区等经济板块联动发展。
着力培育壮大旅游业、金融业、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、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。旅游业,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,改善旅游基础设施,加快旅游线路、品牌、市场与京津一体化发展。金融业,规划建设金融创新开发区,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、普惠金融,促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发展。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,加快建设国际服务外包开发区,大力发展工业设计、技术交易、软件开发等服务行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促进数字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电子商务、社交网络、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。节能环保,重点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研发、设备制造、监测服务,创建环保节能产业园区,大幅提升节能环保产业规模。
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。石化行业,以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载体,健全“三化合一”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,支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链整合。纺织服装业,加快建设一批高档西装、运动服装、床上用品项目,研制开发新纤维材料以及医用、防护等特种纺织品,扶持重点企业提质提档发展。食品行业,加快发展乳制品深加工、风味肉制品、高档调味品等三大特色产业链。钢铁行业,重点支持研发新材料、新工艺,大力发展3D打印合金粉末等高端产品。
三是加快发展前景良好的现代产业。会展服务业,全力将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、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等打造成为具有知名影响力的国内外会展品牌。军民融合产业,积极对接驻石军工企业,全力承接军工技术民用化转移。
(二)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。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,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联动,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。扩大创新人才支撑,加大国家“千人计划”“长江学者”和省“百人计划”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,鼓励各类人才来石创新创业。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,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,充分利用众创空间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、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,新建一批实体化、资本化、国际化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。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,加快健全孵化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智慧服务等创新服务体系,全面吸引人才、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,重点发展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化、融资供给、科技咨询和产学研合作,抓好省会科学中心、河北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。
(三)深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,在新起点上努力实现城市功能新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新跨越。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,大力吸引高端商贸服务业专业化市场落户我市;吸引天津的企业来我市建立专业性“飞地园区”,推动一批天津的创新成果、高端项目到我市转化落地;加强与雄安新区的融合发展、错位发展,打造与雄安新区产业相配套的高端产品生产和集散基地。加快承接平台建设。加快正定新区建设,尽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提升服务功能,打造承接京津雄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。依托省级以上产业园区(开发区),承接生物制药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,带动产业集聚发展。加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。全面对标京津和雄安新区扶持政策,不断创新体制机制;推动京津地区重点实验室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向我市开放;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和开放合作机制,吸引更多创新主体落户我市,不断提升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。
(四)深入实施改革攻坚战略。坚持以改革的手段破除经济发展各类制约,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大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,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,加大督查力度,保护知识产权,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;加强政策引领,大力推广PPP模式,不断扩大有效投资。深化国企国资改革,加快完成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,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;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,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结构调整,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。全力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,在创新、审批、融资等方面先行先试,着力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,充分激发市场主体、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。
(五)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战略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推动省会高层次、全方位开放发展,提升我市经济的外向度。依托综合保税区打造开放新高地,不断完善保税区基础设施,加快发展货物配送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临空产业和加工贸易产业,努力建成全国通关效率最高的航空口岸。加快完善口岸功能,积极申建铁路口岸,重点争取开通中欧、中蒙俄等国际班列,推动铁路货运直通天津港;加快申请设立正定海关,积极争取药品、食品、肉类、水果、整车等进口口岸资质,打造全口岸“无水港”城市。提升传统贸易竞争优势,进一步壮大外贸主体,鼓励生产、商贸、物流企业联手拓展国际营销网络,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。
(六)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提升战略。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,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贡献度。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,各县(市、区)抓紧制定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和路线图,重点培育1~2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,做强特色产业集群;高新区和组团区(县)切实担负起全市产业转型的重任,加快发展医药健康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等产业,构建新兴产业支撑区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完善市政公用设施,打造一批生态新县城;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产业和民生保障等项目布局和实施,建设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;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积极开发农业观光、休闲度假、健康疗养等产业。
(七)深入实施项目支撑战略。积极招商引资、加强谋划储备,努力形成大项目有序接替、好项目梯次跟进、新项目投产达效的良好态势。以平台促招商,持续开展“招商引资月”活动,通过高端平台和洽谈会展活动,积极招引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重点引进实施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龙头产业项目。加强谋划储备,以通用航空、生物制药、卫星导航、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,谋划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为全市产业提升、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续项目支撑。狠抓项目达效,严格落实项目建设“六个一”工作机制,将集中开工和观摩拉练活动常态化,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,继续实行市、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,推动签约项目的履约落实和在建项目的竣工投产。
(八)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。坚持标准、质量、品牌、信誉融合提升,加快推动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创造、石家庄速度向石家庄质量、石家庄产品向石家庄品牌的转变。开展标准引领专项行动,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,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,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,形成石家庄标准集群和标准效应。开展质量对标专项行动,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,瞄准行业高端,全方位实施对标、追标、超标、制标行动,以高标准高质量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。开展品牌创建专项行动,完善名优品牌培育机制,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,支持龙头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政策支持。在市场准入上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和清理,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束缚和“隐性壁垒”;加大对市场主体信用奖惩力度,全面推进全过程信用管理;实施人才绿卡政策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方便快捷、运行高效的服务;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,促进专利技术转化运用;加大对创新的奖励力度,对国家大品种一类新药在我市落地生产并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支持。
(二)强化要素保障。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投入方式,统筹整合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,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。积极发展绿色信贷、普惠金融,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为科技型企业、中小微企业和现代农业提供金融服务。制定永久性产业用地规划,为企业和项目发展提供高效的土地保障。
(三)优化发展环境。加快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治理,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,确保尽快退出空气污染“倒十”,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。继续精简审批事项,简化审批程序,完善首问首办责任制、限时办结制、服务承诺制和岗位责任制,不断提高行政效能,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内在环境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对推进省会建设发展的决策部署,在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、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,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,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,制定如下实施意见。
一、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
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科学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新发展理念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,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,不断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,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发展排头兵,为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提供重要支撑。
二、重点举措
(一)深入实施产业提升战略。致力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,以“4+4”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为主攻方向,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,加快发展新兴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促进服务业提质扩规,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。
一是着力构建“4+4”现代产业发展格局。着力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健康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现代商贸物流等四大产业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,做大做强光电产业,着力培育集成电路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、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,重点打造光电子和互联网产业集群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,重点发展医药制剂、现代中药、高性能医疗器械,完善生物制药产业链、现代中药产业链、药品创新产业链,加快生物医药国际化进程。先进装备制造业,以智能制造为方向,重点发展通用航空、先进轨道交通等领域,培育壮大城轨车辆、高铁及配件制造行业,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。现代商贸物流业,完善商业综合体周边配套设施,吸引金融服务、总部企业、国际商业等企业集聚;全力推进铁路物流港建设,促进综合保税区、正定高新区等经济板块联动发展。
着力培育壮大旅游业、金融业、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、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。旅游业,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,改善旅游基础设施,加快旅游线路、品牌、市场与京津一体化发展。金融业,规划建设金融创新开发区,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、普惠金融,促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发展。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,加快建设国际服务外包开发区,大力发展工业设计、技术交易、软件开发等服务行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促进数字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电子商务、社交网络、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。节能环保,重点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研发、设备制造、监测服务,创建环保节能产业园区,大幅提升节能环保产业规模。
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。石化行业,以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载体,健全“三化合一”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,支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链整合。纺织服装业,加快建设一批高档西装、运动服装、床上用品项目,研制开发新纤维材料以及医用、防护等特种纺织品,扶持重点企业提质提档发展。食品行业,加快发展乳制品深加工、风味肉制品、高档调味品等三大特色产业链。钢铁行业,重点支持研发新材料、新工艺,大力发展3D打印合金粉末等高端产品。
三是加快发展前景良好的现代产业。会展服务业,全力将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、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等打造成为具有知名影响力的国内外会展品牌。军民融合产业,积极对接驻石军工企业,全力承接军工技术民用化转移。
(二)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。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,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联动,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。扩大创新人才支撑,加大国家“千人计划”“长江学者”和省“百人计划”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,鼓励各类人才来石创新创业。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,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,充分利用众创空间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、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,新建一批实体化、资本化、国际化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。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,加快健全孵化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智慧服务等创新服务体系,全面吸引人才、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,重点发展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化、融资供给、科技咨询和产学研合作,抓好省会科学中心、河北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。
(三)深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,在新起点上努力实现城市功能新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新跨越。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,大力吸引高端商贸服务业专业化市场落户我市;吸引天津的企业来我市建立专业性“飞地园区”,推动一批天津的创新成果、高端项目到我市转化落地;加强与雄安新区的融合发展、错位发展,打造与雄安新区产业相配套的高端产品生产和集散基地。加快承接平台建设。加快正定新区建设,尽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提升服务功能,打造承接京津雄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。依托省级以上产业园区(开发区),承接生物制药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,带动产业集聚发展。加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。全面对标京津和雄安新区扶持政策,不断创新体制机制;推动京津地区重点实验室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向我市开放;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和开放合作机制,吸引更多创新主体落户我市,不断提升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。
(四)深入实施改革攻坚战略。坚持以改革的手段破除经济发展各类制约,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大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,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,加大督查力度,保护知识产权,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;加强政策引领,大力推广PPP模式,不断扩大有效投资。深化国企国资改革,加快完成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,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;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,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结构调整,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。全力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,在创新、审批、融资等方面先行先试,着力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,充分激发市场主体、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。
(五)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战略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推动省会高层次、全方位开放发展,提升我市经济的外向度。依托综合保税区打造开放新高地,不断完善保税区基础设施,加快发展货物配送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临空产业和加工贸易产业,努力建成全国通关效率最高的航空口岸。加快完善口岸功能,积极申建铁路口岸,重点争取开通中欧、中蒙俄等国际班列,推动铁路货运直通天津港;加快申请设立正定海关,积极争取药品、食品、肉类、水果、整车等进口口岸资质,打造全口岸“无水港”城市。提升传统贸易竞争优势,进一步壮大外贸主体,鼓励生产、商贸、物流企业联手拓展国际营销网络,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。
(六)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提升战略。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,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贡献度。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,各县(市、区)抓紧制定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和路线图,重点培育1~2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,做强特色产业集群;高新区和组团区(县)切实担负起全市产业转型的重任,加快发展医药健康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等产业,构建新兴产业支撑区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完善市政公用设施,打造一批生态新县城;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产业和民生保障等项目布局和实施,建设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;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积极开发农业观光、休闲度假、健康疗养等产业。
(七)深入实施项目支撑战略。积极招商引资、加强谋划储备,努力形成大项目有序接替、好项目梯次跟进、新项目投产达效的良好态势。以平台促招商,持续开展“招商引资月”活动,通过高端平台和洽谈会展活动,积极招引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重点引进实施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龙头产业项目。加强谋划储备,以通用航空、生物制药、卫星导航、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,谋划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为全市产业提升、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续项目支撑。狠抓项目达效,严格落实项目建设“六个一”工作机制,将集中开工和观摩拉练活动常态化,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,继续实行市、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,推动签约项目的履约落实和在建项目的竣工投产。
(八)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。坚持标准、质量、品牌、信誉融合提升,加快推动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创造、石家庄速度向石家庄质量、石家庄产品向石家庄品牌的转变。开展标准引领专项行动,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,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,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,形成石家庄标准集群和标准效应。开展质量对标专项行动,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,瞄准行业高端,全方位实施对标、追标、超标、制标行动,以高标准高质量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。开展品牌创建专项行动,完善名优品牌培育机制,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,支持龙头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政策支持。在市场准入上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和清理,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束缚和“隐性壁垒”;加大对市场主体信用奖惩力度,全面推进全过程信用管理;实施人才绿卡政策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方便快捷、运行高效的服务;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,促进专利技术转化运用;加大对创新的奖励力度,对国家大品种一类新药在我市落地生产并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支持。
(二)强化要素保障。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投入方式,统筹整合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,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。积极发展绿色信贷、普惠金融,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为科技型企业、中小微企业和现代农业提供金融服务。制定永久性产业用地规划,为企业和项目发展提供高效的土地保障。
(三)优化发展环境。加快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治理,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,确保尽快退出空气污染“倒十”,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。继续精简审批事项,简化审批程序,完善首问首办责任制、限时办结制、服务承诺制和岗位责任制,不断提高行政效能,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内在环境。